English

IBM文化

1999-11-15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“尊重个人”,培养员工是IBM引为骄傲的传统,每人每年平均要培训几周,即使在90年代初的最困难时刻,股票已经从高峰的200多美金跌破了40美金底线,IBM也没有放弃对员工的培训,照样是从头开始讲授做人经商的原则。

IBM的经理占员工比例超过绝大多数企业,好处是提供大量内部员工升级途径,也保证企业文化源源不断地辈辈相传,IBM经理首先是经理“人”的,耳提面命培养员工是经理的本职工作。“好”经理的一条共同的标准:乐于教人带人,IBM有个说法,带出来接班人才有机会升迁做更大的事。我在IBM十二年换过十个经理,各自有不同的性格作风,我从每个经理身上都学到很多东西,包括如何教人带人的心得,我自己的好几次提升都是直接顶替原来我直接的经理,如果没有经理的尽心培养帮带,我的提高和提升是不可能如此“快”的。经理人应以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为己任,在我看来是最自然的事,以后还会这样做。然而,凡利则会有弊,过多的经理阶级的弊病是庞大的官僚机构,强调“尊重个人”也可以成为庸才的保护,今天IBM经理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———不仅要是好的人事经理(PeopleManager),也要是能带兵打仗的工作经理(WorkingManager)。这使IBM的经理人具备全面的优秀。

IBM培养人才着力于综合素质,培养出来的人被业界普遍欣赏。这几年中国IT行业“人才交流”速度倍增,IBM两千多人摆在那儿,是猎头公司最大最好的目标,这几年IBM的人员流失率可能要高过业界平均值,IBM没有因噎废食反而加大培训力度,索性在中国扎下了长流水的新兵营。还重新设计改进各种专业的职业阶梯,营造更多个人职业发展的机会。以前,人人想当经理,因为那是最多晋升机会的路径。后来又多了几条路:工程技术人员、资深销售员的级别工资有可能比经理还高,从行政到专业都能有向上的台阶。从以前单纯强调对公司忠诚,到现在鼓励员工自己对个人事业规化、发展负责,疏而不堵是更开放的姿态。人员流动没有减慢,但总是留下的比走的多,留下的大都努力工作,也能适应复杂的矩阵组织结构,能适应大团队工作模式。

IBM的文化还有一个奇妙之处:不管在IBM里面怎么抱怨,真要想离开它很难下决心。在其中浸染越久,习惯的力量(或换言“忠诚度”)就越强,把人牢牢拴住要想挣脱很难,IBM够大,里面什么都有,像一个小国,在里面的人往往不太关心外面的世界,真要“出国”时才发现不知道外面的规矩,能力很强的优秀人物都免不了怯意,不敢轻易离开这温暖可靠的王国去独闯江湖。我的一个朋友评价IBM的工作是“性能价格比最好的工作”,做到中层以上经理就都变得很稳当了,基本会做到拿到二十五年服务勋章,若我般不知死活非往外飞的不多。要离开的人多半都抱怨IBM的“大锅饭”,向往个人实现,出走后都免不了怀念IBM的团队;不喜欢规矩太多束缚太紧,一旦独挡一面就先想建立规矩。这几年出走后又回到IBM的已经不少见了,体验过其他公司,哪里都有束缚规矩,说到底,IBM确实是外企中最综合优秀的好公司,IBM也松动了再雇用的原则,以前,如果加入竞争对手,离职手续清单上会有一条“永不雇用”,现在可能这一条还照写,但是规矩已经被破过好多次了,回头“浪子”的忠诚度往往更高。风雨飘摇过去之后,大家庭的感觉又回来了,终身雇用已不再提,但是,只要守本分,就会一直有工作,安全和温暖使人眷恋,也可能使人怠隋了对冒险和创造的追求。

企业文化都是为了企业战略服务的,IBM的企业战略是做IT市场的综合领导者,注定有从软件到硬件无所不及的产品线和无比复杂的功能,只有用矩阵经纬严密规范的组织机构,才能保证这台巨大的精密机器运转。郭士纳时代以前是以地域为主的组织,只有生产和科研全球统管。现在的矩阵是:全球纵向是几行业组织,横向是各产品线,各组织有独立的销售利润指标,但经纬相依,不能脱离。只有服务组织相对独立,以质量和效率为主要指标,但服务的推销也越来越需要与整体营销队伍的配合。

试想:一个银行的客户,由行业销售员为主要责任人,但是做方案做项目时要牵涉所有重要相关资源:应用咨询的、主机硬件的、软件产品的、网络产品的、微机的……一出动就要小一个排兵力,而销售员并不是“排长”,要能随时调动资源,一是要靠综合团队和个人业绩的激励机制,二是要靠团队精神。

IBM在全球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营,它的文化可以融入各种文化,兼容而不失其本色。大规模的硬件制造,提供了在各地建厂投资的广阔余地,不出手便罢,出手就投资个“亚洲或世界最大规模的×××工厂”。大规模投资,加上“做企业良民”的原则,使IBM更容易被当地政府接受。因为坚决奉行经商准则,IBM很少商业丑闻。稳稳当当,不吹不炒,却总是处在政府关系、本地政策的上风头。

去年出了一本书《蓝色巨人在中国》,将IBM在中国的宏图大略写得淋漓尽致,只是忽略了一些历史,在此只想补白一个“历史人物”。IBM于1992年底在中国成立独资分公司,从美国派来一位总经理,是德克萨斯人,起个中国名字叫包国安,老包热爱中国,积极推动人才本地化,向总部不断积极鼓吹在中国长期投资的必要战略,1992年到1994年正是IBM全球最困难的时期,IBM中国却开始做长期投资,并真正开始了人才本地化进程。今日多位IBM中国公司的中高层本地经理的职业成长,都应还有对老包的感念。老包的热忱也感染了许多客户,他还曾数次派本地高层经理去美国为中国最惠国待遇游说。我虽不在IBM了,不会忘记老包的培养提携,从这对天真热诚的德克萨斯夫妇身上,我学到了很多做人,做好人之道。

郭士纳上任六个月后即宣称不会将IBM分割为小公司任其在险恶江湖自生自灭,我认为这实在太英明了,IBM是IT产业惟一的、具备所有功能的航空母舰,保持IBM的完整———即保持了惟一的规模优势,为使航空母舰具备必须的灵活性和速度,郭士纳将公司重组为以客户行业为中心的矩阵式组织。现在全球行业组织已精简为“6+1”,专注于IBM优势的领域:公众公用事业(电信、ISP、媒体、公用事业)、金融证券、保险、政府、公益、流通业、工业制造,再加上中小型企事业群。

吴士宏(24)

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